香港码头重新崛起“只欠东风”
上世纪末的香港货柜码头,是八方货船汇聚的福地。曾连续12年稳坐世界冠军宝座的香港货柜码头,却分别于2005年及2007年被新加坡港和上海港超前,并于去年被深圳港赶超,痛失全球第三位,屈居第四。惟今年新上任的香港货柜码头商会主席钟惠贤对本港货柜码头业仍具信心,她预期,待码头拥堵问题解决后,今年货柜量将可扭转跌势,录得单位数增长。
为解决码头长期拥堵的问题,香港货柜码头商会去年底向政府提交白皮书,提出增加趸船泊位、把码头多馀的停车场及候车空间转换成货柜堆场等一系列建议,以提升效率。钟惠贤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落实白皮书建议,若能加快执行速度,料今年港货柜码头吞吐量能录得单位数增长。
她又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形容目前本港码头的现况。钟惠贤提及,港府正积极回应商会在白皮书中提及的建议。她透露,政府于去年12月中成立跨部门小组,并与码头营运商及商会一同视察白皮书中谈及的地方;又于1月13日起,分别与码头营运商开会,商讨解决方案;近日,还向商会询问有关码头劳工短缺的具体数据。
冀改善设施提升效率
事实上,政府亦已明白到港口面临的挑战,特首梁振英于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及,“政府会继续改善港口设施、提升港口的运作效率,把握内地及亚洲贸易增长为物流和航运业带来的机遇。”钟惠贤认为,航运港口业在施政报告中略有篇幅,证明港府亦认为行业有此需要,会协助行业发展。
入行逾20年,钟惠贤可谓是见证了香港货柜码头的起起跌跌,她表示,虽然本港码头处于负增长时期,但若政府能扶持一把,这个行业在未来20至30年仍“有得做”。另一方面,钟惠贤提出了码头人手不足的问题,她进一步指出,码头内道车司机老年化严重,希望能由码头自行培训司机,独立发牌。
面对内地码头来势汹汹,依赖珠三角货源的香港码头,能否再现昔日光辉?钟惠贤对此感到乐观。她表示,倘港府于短期内解决码头的燃眉之急,则不会影响本港码头的竞争力。问及今年会否反超深圳港,重夺全球港口排名第三位置时,钟惠贤则未有言明,惟说排名前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实际处理能力和吞吐量有没有增长。
至于备受争议的十号码头,她认为,落实白皮书建议,除了增加码头效率外,还能提升约400万箱的处理能力,因此中短期看,暂不需要十号码头。
拥大船趸船管理经验
先后在香港货箱码头(MTL)和香港内河码头任管理层,钟惠贤可谓是拥有大船码头和趸船或是内河船码头的经验。钟惠贤表示,两个看似不同却又息息相关的营运方式,使得她能将两个不同范畴的管理方法融合在一起,达至融会贯通。此外,由于现时内地货多经趸船到港,已不似以往那般由货柜车运至到港,钟惠贤亦可将趸船的经验和知识,带到大船码头的管理层面上。
纵观香港货柜码头过去30年的发展,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而兴起,亦因其深化发展而陨落,但凭藉港人自强不息的个性,加上港自由港、税制等方面的优势,相信港府若能支持发展,港货柜码头仍能延续过去的辉煌。
免责声明: 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本网站登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