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公告

物流资讯

沃尔玛“零采”模式或变“集采”

2014-01-29
 


 

  部分商品“特批”事件再次将沃尔玛置于风口浪尖之上。虽然沃尔玛回应称,特批流程仅适用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但在业界看来,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暴露了陈耀昌“放权”时代遗留下来的弊端,这势必会加速沃尔玛在采购上的集权步伐。
 
  日前,央视报道称,从2006-2013年,沃尔玛有近200种食品是通过“特别审批”进入卖场销售的。这些“特批”食品有的缺少食品生产许可证、有的缺少QS生产许可标识、有的没有检验报告、还有的没有食品流通许可证等。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存在上述情况的商品均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沃尔玛对此的解释是,特批流程仅限于已有长期合作关系、有信任基础的供应商来加速商品审批流程,但也需要通过三层管理者审批才可以进入到商场销售。层层审批制度确保了产品安全,公司也绝不允许假冒产品或次品流入卖场。
 
  曾在沃尔玛工作多年的前高管蔡景钟也透露,特批流程实属无奈之举,因为许多知名厂商和当地特产供应商都没有或无法及时提供完整的销售证书。“过去,沃尔玛对这些商品的原则是不上架,但其他超市却通过特批上架了,消费者就会投诉在沃尔玛买不到想要的东西。”
 
  不过,央视报道中还提到,沃尔玛全国几百家门店近几年因违规销售不合格产品被相关部门查处的情况并不少见,仅2011年其受到相关部门的经济处罚多达250多万元。沃尔玛在回应中并没有对此进行解释。
 
  事实上,在业界看来,从“绿色猪肉”事件到“狐狸肉”风波,再到此次特批事件,沃尔玛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很大程度上是缘于陈耀昌采购放权遗留下来的弊端。2007年,陈耀昌担任沃尔玛中国CEO后,将权力下放至门店,并调整了采购模式,让本地的采购办公室可拥有对商品的进场权、定价权、促销谈判以及陈列等权力。
 
  “沃尔玛此前将采购权下放让商品结构更适应本地市场,也提高了审批效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不合格商品提供了进场机会。”一位零售人士称。
 
  自现任CEO高福澜上任后,沃尔玛逐渐重回集权模式,但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势必会加速沃尔玛在采购体系上的收权,进一步推动采购组织结构的扁平化。2012年11月,沃尔玛将全国30个采购办公室整合为8个区域采购办公室。去年10月,沃尔玛又加大中央集中采购范围,一些小供应商被淘汰。


免责声明: 此消息系转载自其他媒体,本网站登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 天津随行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022-25709876(工作时间:工作日8:30~17:00)
在线咨询:天津港电子商务网服务号(TJGZHXG,可扫右方二维码)(工作时间:24小时在线服务)
津ICP备15001018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津B2-20150017     津公网安备12010102000207